当前位置:首页 > 江北好人 > 正文

重庆江北:江北城街道“智能养老”增强百姓幸福感

发布日期:2020-08-04 19:08 来源:江北报

(摄影:曹检)

近年来,江北城街道按照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运用“三联工作法”,开创了“一站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生活照料、营养配餐等精细化服务,让生活在社区的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联需求   打造全市首批养老示范项目

7月23日,记者走进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只见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在大厅右侧的图书阅览室里,老人们或是下棋,或是看书,自然恬静,幸福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到这里已经一个月了,他们把我照顾得很好,我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今年70岁的张婆婆家住附近,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日托老人。由于张婆婆腰椎骨受伤,平时弯腰和起身都略微吃力。“孩子平时上班忙,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专业的理疗服务,还有非常多丰富的娱乐活动,一举多得。”张婆婆高兴地说。

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休闲娱乐(摄影:曹检)

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休闲娱乐(摄影:曹检)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江北城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发现辖区像张婆婆这样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

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

主题活动老幼同乐(摄影:曹检)

“不断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就一定能为老年人带来更好更幸福的晚年。”江北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街道打造了全市首批“千百工程”养老示范项目之一,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的智能化养老服务机构——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联资源   走出健康养老之路

每周星期四,江北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声乐室都有乐队排练。这支队伍取名“夕阳乐”,成员全部来自附近的居民小区。

“老人们乐意来,全因这里设施齐备,氛围和谐,不仅没有扰民之忧,中心还聘请了专业社工进行辅导,帮助老人们提高技能水平,让大家玩得尽兴。”夕阳乐乐队队长陈敬发介绍,这里年龄最大者85岁。

养老服务中心开设的形体课程(摄影:曹检)

如何根据国情和城市社区特点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江北城街道引入专做老年服务的惠家社工入驻,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音乐图书吧、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多媒体室、声乐室、瑜伽舞蹈室等开展老年课堂,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健康养老之路。

书香浓郁的图书室(摄影:曹检)

(摄影:曹检)

除了声乐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设置了手指操、智能游戏、电影欣赏、手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该中心引入了两江民生医院康复入驻,为老人开展康复理疗;与重医一院一分院等8家理疗机构签约合作,开设绿色就医通道,开展专家查房、健康讲座等。并组建了一支由重庆市青联委员为核心的500余名志愿者队伍,定期为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联服务   智能养老破传统难题

“心率40次/分钟。”“心动过缓。”去年4月的一天,晚上十点刚过,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工周雪梅的手机收到了一则报警信息。信息显示,智能床垫监测到刘春慧老人心动过缓,可能出现突发状况。

看到报警信息,周雪梅立即朝刘春慧的房间跑去。来到老人床前,周雪梅仔细观察刘春慧的身体情况后,迅速喂老人服用药物,刘春慧身体恢复正常。看着慢慢进入梦乡的刘春慧,周雪梅松了一口气,将核查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老人进行康复理疗(摄影:曹检)

老人通过人工智能检测身体设备检查身体(摄影:曹检)

“在传统养老院,为能在夜间及时处置老人易发的脑梗死等突发疾病,需要人工定时查床,这不仅会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而且人工查床存在空档期,往往不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江北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依靠智能床垫,护工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大脑”——智能监控系统平台与手机终端的连接,便能随时监控老人的生命体征,对老人的突发情况能做到分秒级响应。

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淋浴设施(摄影:曹检)

有了“智慧大脑”后,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为老人搭建了健康分析平台和习惯分析平台。在习惯分析平台中,通过将老人面部图像录入数据库,利用养老服务中心各功能区的各个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经数据对比、智能分析,平台便掌握了老人在各功能区的停留时间、行动轨迹。将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每位老人的喜好便一目了然。最后,养老服务中心再根据老人的喜好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不仅如此,养老中心还配备了人脸识别出入系统、智能健康数据采集站、全自动洗澡椅、全城门禁消防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生活在这里,我们每天充实又开心。”张婆婆告诉记者。

(作者: 覃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