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北新闻 > 江北新闻 > 正文

华新街街道: 打造“三美”街巷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发布日期:2024-01-16 17:43

街巷是城市的窗口,展示着城市的形象;街巷也是城市发展的镜子,折射出城市发展是否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辖区居民住宅均在八、九十年代建成,呈现房屋老化多、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多、公共设施少、周边配套环境差三多一少一差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新街街道在具有桥北人家烟火气息的一条小巷里,以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为抓手,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通过社区环境更新、人文氛围 场景、自治服务距离,营造出和谐祥和的社区环境,打造出一条具有华新特色的主题街巷。

开展综合整治 提升环境美

我们(华新村)这一片都是很老的房子了,一些基础设施跟不上,加上居民们的意识也不强,所以之前的居住环境也不是很理想,桥北社区居委会委员沈莉介绍道,特别是小区的一些绿植,因为没有人管理,所以情况也比较差。

楼栋小广告、成堆垃圾未清运,小区花草杂乱,花台中各种垃圾烟头、楼前门前三乱……这些老旧小区的独特记号也曾经是华新村的一块伤疤。居民娄老师说:此前也时不时的会大规模地整治,但是等那三五天一过,就又恢复原样了。

为进一步改善老旧小区环境,为居民提升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华新街街道以深化文明创建为总揽,持续在华新村小巷开展综合环境政治改造提升工程,通过绿植补栽、道路修补、增添设施、清洁卫生、去处死角、修剪花草、整理飞线等措施,坚持小巷专人维持、专项管理,自2022年以来,为小巷增设分类垃圾设施3套、清理三乱”40余处、清理、铲除小广告100余户、新增绿化面积30余平方米,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现在,娄老师满意地说:巷子里变得干净整洁后,虽然不像封闭社区那样设施完备,但是我们毕竟是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我们也感觉到很舒适,心情很愉快。

45247d874d07f7c6af5306424a4dd71.jpg

挖掘文化内涵 凸显颜值美

勤为本,国是家……”“家风正、民风淳、国家兴德勤孝义传家宝,和善信诚处世风……昔日破旧、脏污,满是小广告的墙面,现在摇身一变,实现了颜值气质大提升,墙面不仅整洁一新,上面还画有不同主题的彩绘,给小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之前看到那些小广告就让人心烦,现在不仅全铲除干净了,还做了粉刷翻新,特别是墙绘上的香国寺、三钢厂、老区府,画的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让我感觉很有家园归属感……”居民张阿姨满意地说。

cc1bcacb83bcf122bf54649e5c74271.jpg

为进一步营造辖区文化良好氛围,提升街巷环境品质,以就地取材文化创作的方式扮靓老旧街巷,厚植华新地区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文化墙绘活动。通过增设各类劝导的墙画、对联,倒逼居民们不再胡乱张贴,自觉地爱护街巷的墙面。

街巷育德,步步观景。华新街街道打造以故不去的城挥不掉的情忘不了的人颂不完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墙,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社会风尚。如今,漫步华新村街巷可以看到,刚刚锻炼完的老人站在文化墙前若有所思,更有孩童指着墙绘让家人解释……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郁。

推动共建共治 促进人文美

应该引入积分管理,让大家在垃圾分类中获得好处……”“还是要加强监督,像我们平时在巷子活动就可以起监督作用,让大家自觉遵守……”华新村的明理亭中,几位头发斑白的老者正在激烈地讨论着问题。虽然大家年纪已不再年轻,但面对着自己身边的问题,他们也展现出了积极参与小巷治理的活力。

这是目前华新村小巷推动居民自治共建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共享花园、明理亭、小马驿站等阵地,为居民提供聊天议事的平台,让急难愁盼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到社区、街道去。同时,社区采用走动式工作法,用这些阵地代替会议室,将社区干部和网格员沉下去代替居民跑上来,成为推动基层议事、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

桥北社区党委书记黄磊介绍道:目前,社区已将居民议事融入网格日常,助力小巷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提升,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全部由居民说了算。从最初在明理议事会上收集居民建议,到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居民的群策群力。

此外,在街巷内打造板凳课堂,通过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融入日常、浸润人心。现在,不文明行为已成为街巷所有居民共同抵制的存在,整个小区有面子有里子,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华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创建有标准,但是增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却永远在路上。华新街街道将继续以提升三美街巷综合环境为抓手,持续深化文明实践,让文明新风吹华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