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红军包吗?”12月2日,干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周末党史课堂上,社工的这个问题让台下的孩子们面面相觑。如今,对新时代的孩子们来说“红军包”“红军帽”已然在生活中消失,是只留在电影里、书本中的一个模糊的词。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全覆盖、深层次、高质量,干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干坝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启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2023年党史专题学习系列活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充实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让百姓在学党史过程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2月2日下午,借着周末课外实践学习的好时机,开展了一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巧制小小红军包”青少年儿童党史教育实践课堂。
课堂开始,干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小朋友们讲述了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的故事,立刻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社工进而继续讲述了江姐、许云峰等红岩英烈事迹,并展示了歌乐山渣滓洞烈士们用被面、草纸、饭米粒制作的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图片。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被一个个生动而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故事所感动激励。
“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亲手制作红军包,回顾历史、缅怀先辈!”随后,社工逐一将DIY手工材料包发到孩子们的手中,结合制作视频详细讲解了针线、布料的用法以及红军包制作要点方法。在社工的指导下,孩子们一针一线耐心的制作红军包,在穿针引线中追忆革命先辈,进一步感悟红军精神、传递红色信念,也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装”进了包里。
“社工姐姐,我做好啦!”“看,我也做好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社工和家长向每一位孩子点赞,现场气氛热烈非常。最后,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小红军包,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自己的作品和灿烂的笑颜
红色文化是中华儿女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沉淀的文化精髓,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红色文化的传承尤其重要。小小红军包,承载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艰苦,也象征着祖国的历史和荣耀。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手工制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体会到革命前辈在艰苦岁月里取得革命胜利的不易,更好地传播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激发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